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公交站台的显示牌上,明明写着你等的车子还有1分钟就要到了,可是,它就是还不来、还不来……
这是因为公交车的出行数据基本依靠GPS系统获取,因采集、传送、处理环节中的问题,再加上无法预估路况,导致了公交站台电子显示牌或手机候车软件数据有时不够精准。
这样的情况今后会好转很多,目前,公交等部门正在打造一个拥有海量数据、精确分析、标准统一的“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将为外界提供更精确、细致的信息服务。
未来,公交站点的电子站牌还会保留,但不再是公交智能化的重点;重点发展项目将转移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来,免费的4G网络也将从目前B1一条公交线路推广到其他线路。
事实上,这个出行信息平台仅仅是“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的一部分。整个工程投资4000多万,包括“一套体系、一个中心、四大平台”——构建基于车载、场站等终端数据采集的公共交通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形成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两个层级的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智能调度平台、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监管平台、公共交通模型应用及展示平台。
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得到市发改委批复,各子项目招标采购很快就会展开。
除了上面介绍的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外,“智能调度平台”也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如果你留意一下,目前大多数公交首末站仍设有调度站房,我们的公交车至今还在沿用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调度方式——用纸、笔进行人工管理调度。虽然也会用到电脑,但只起辅助作用。
公交集团昨天宣布,从8月1日起,火车东站西将正式实行智能化集约调度。
加上B4、B支3、B支5路这3条快速公交线路,火车东站西目前一共停靠了18条公交线路。
按老的调度方案,每条线路至少需要1位调度员,18条线路起码要18位调度员。而采取智能化集约管理后,所有的调度指挥都集中到一间办公室,通过GPS和监控,以火车东站西为中心,小范围实现以电脑为主、人工为辅的智能调度,调度员可以减少至2-3人,而且调度手段将更为精准、更不易出错。
等整个智能调度平台建好后,根据信息平台上的GPS和监控数据,结合公交车运营计划等条件,网络可自动计算出公交车的每个班次、发车时刻,并直接传输到公交车上,指示驾驶员发车、休息、下班;传输到站台的电子站牌上,提示即将到站的车号和时间……
这样,将有8000多辆公交车的司机,他们每天的驾驶班次、公里、工时等相关数据都会全部“上网”,大大减少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