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翼城县,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接壤,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经115°55′-112°47′。县境四周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长子县毗邻。全县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约55千米,总面积2655平方千米。
沁水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女娲补天,舜耕历山的动人传说。70年代发掘的“下川遗址”,证明早在2.3万年到1.6万年前,沁水人的先祖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下川文化”。现存的河头村汉墓群、武安村战国古寨、东峪村北齐石刻造像、玉溪村唐代古塔、窦庄村宋代窦将军墓、郭南村元代崔府君庙以及明清建筑柳氏民居、湘峪古城、上阁古民居、窦庄夫人城等,映证了沁水历史的辉煌。
历史名人
刘东星沁水人。明隆庆进士。累升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中,历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时朝鲜以倭患告,王师调集,恰天津等地又受灾,他请漕米平粜,以济民困。开元贾鲁所浚故道,又浚漕渠邵伯、界首二湖之后开泇河。卒官。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把河开成,漕运遂便。天启初,谥庄靖。
孙居相(?-1634)沁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曾疏陈时政,告发诚意伯刘世延奸并及南京子弟暴横罪状,尽被查问,强暴为之掩盖劣迹。天启时,累升兵部右侍郎。被魏忠贤弹劾,削籍。崇祯时官户部尚书。因牵连杨时化通书事,被贬边,卒戍所。
孙鼎相居相弟。历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亦有名于东林中。
张铨(?-1621)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御史、江西巡按。言辽东兵事,有先见之明。熹宗立,出按辽东。天启初,清兵陷城,被俘,不屈,自杀。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张凤仪铨女,夫马祥麟(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和马千乘所生),明末著名抗清女英雄。
张五典铨父。历官南京大理卿。卒,赠太子太保。
霍氏张铨妻。居窦庄寨堡。崇祯中,率僮仆坚守寨堡拒流“贼”,贼攻不克。遂名其堡曰“夫人城”。
张道濬铨子。荫锦衣指挥佥事。屡升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有讨贼功。因沁城失守,被弹劾,更戍海宁卫。
贾景德(1880-1960)沁水县人。清朝进士。山西大学肄业。曾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省政务厅厅长、正太铁路局局长、山西绥靖公署秘书长。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到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赵树理(1906-1970)作家。沁水人。曾任小学教员、杂工。后任山西阳城县新编第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编辑,《中国人》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建国后,任《说说唱唱》主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有《赵树理文集》(四卷)。
综观沁水地名,除上述外,还有与地理方位、庙宇、信仰、历史演变、政治文化有关的地名。所以说,地名既是历史,亦是文化,更是一种传承与推进,是连接古老和未来的桥梁。现代文明,不排挤古老的地名,现在许多省份和地区都在大做地名文章,不惜代价收集原始资料,编写《地名志》,利用名人及名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河南济源、林州等地修荆浩纪念馆,建荆浩故居,将一些地名、寺名、村名都改为“洪谷山”、“洪谷寺”、“荆浩村”。在我国历代大量的史志中,都记载荆浩为山西沁水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组织有关人员,对沁水的山川河流,村落山庄进行考证,寻找先人的足迹,编写完整的《地名志》?这岂不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