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
洛阳中正桥位于伊河龙门段。到了枯水期,从焦柳线伊河大桥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中正桥的残迹。这座桥的修建,与1932年国民政府迁洛有关。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突然进攻上海,企图进逼南京,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发生了。
事变发生当夜,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迁都洛阳,定洛阳为战时行都,以与日军“周旋”。1月30日,南京政府一干官员浩浩荡荡赶赴洛阳。
但此时,千年帝都洛阳已经破败不堪:这里不仅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连居住的地方都难找。更让国民党要员无法忍受的是:洛阳交通不便,要去关林、龙门石窟这些名胜古迹参观,只能通过洛河上简易的便桥——这哪里像一个都城啊!
在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提议下,洛阳成立“行都建设委员会”,打算修建跨洛河和伊河的大桥。
1932年年底,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洛阳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了,跨河大桥的建设也不例外。
1936年6月,跨伊河大桥开始修建。
跨伊河大桥一共17孔,跨径为15.2米。桥全长258.4米,桥面净宽6米,双车道,下部为双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跨伊河大桥由豫西桥梁工程处督修,由上海私营合兴成建筑公司承建。当时,附近的洛河之上有了一座简易木桥,是1935年3月建成的,运输新桥的建材都要从这座桥上通过。
1937年跨伊河大桥在这一年通车,命名为“中正桥”。
下一篇:
洛阳市安乐镇哪些村会改造
上一篇:
洛阳曲剧二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