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美女嫁到深圳的十年生活怎么坐公交车
公交网 » 深圳公交 » 城市生活

韩国美女嫁到深圳的十年生活

2014-03-13 13:57:08
韩国美女嫁到深圳的十年生活

  近日,金大顺在东海社区陪伴女儿。

  深圳商报记者 黄青山 实习生 崔晓丹

  在福田区妇联近日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生活在香蜜湖东海社区的韩籍人士金大顺一家作为中韩国际组合家庭的典型入围。

  在东海社区,金大顺是名人。她既是韩国美女的代表,又是贤惠的中国媳妇,也是热衷公益的国际志愿者。

  金大顺来自韩国首尔,2001年结婚搬来深圳定居。十几年过去了,她成为了一位地道的“中国媳妇”,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由她创办的韩文杂志《来福》在广东韩人圈家喻户晓。

  深圳目前有近3000家韩国企业,在深圳常住的韩国人超过两万人。金大顺的公司坐落于香蜜湖的“韩人街”对面。在金大顺看来,深圳已是她的家,而促进中韩交流是她的责任。

  首尔姑娘嫁到深圳

  跨国恋爱谱写动人爱情故事。谈起与丈夫的相恋过程,金大顺脸上浮起甜蜜的笑容。1996年,金大顺出差来到深圳,结识了当时是合作公司员工的丈夫。

  “我的公公婆婆第一次见面时就很喜欢我。公公是安徽人,婆婆是惠州人,他们对我和丈夫的异国恋十分支持。”金大顺过了公公婆婆这一关,没想到丈夫却没过金大顺母亲的这关。性格比较保守的母亲希望金大顺找一位韩国人当伴侣。丈夫此后三年时间里定期打电话问候她的母亲,对金大顺无微不至的照顾,打动了金大顺的母亲。

  2001年,金大顺辞了在韩国的工作,随丈夫来到深圳定居,成为一位“中国媳妇”。

  家里用三种语言交流

  “我家里有三种语言:韩语、普通话、粤语,很热闹。”金大顺笑道。她和丈夫、女儿交流用韩语,与公婆交流用普通话,婆婆与丈夫交流用粤语,“我们家很国际化。”婚后的生活很顺利,她教婆婆做泡菜和大酱汤,婆婆教她炒菜,两个女儿出生后,一家人其乐融融。

  金大顺来到中国后,第一年在深圳大学学习中文,第二年在韩国学校当老师,每周六在学校教韩国小朋友韩国历史等科目。2004年,她创建了自己的公司—金大顺广告有限公司,出版一本面向在中国的韩国人的杂志《来福》。

  兼顾家庭的同时,金大顺的事业也不断发展,她的杂志《来福》是目前广东省最权威的一本韩文杂志,受到韩人圈的认同。

  架起沟通的桥梁

  《来福》杂志取自英文“life(生活)”的谐音,亦与韩文“生活”发音相似。

  谈起办杂志的初衷,金大顺回忆说,“我当时想有很多像我一样刚来深圳的韩国人,人生地不熟,如果有一个供在深的韩国人交流的平台就好了。”

  有了这个想法,金大顺开始摸索,2002年,她创建了一个网站,名为“在深圳的韩国人生活”,吸引了不少在深的韩国人的关注。

  网站虽红火,金大顺并不止步。“很多老人不会上网,网站有一定的局限性。”金大顺考虑再三,认为办一本关于韩国人的杂志更符合需求,读者面也更广。

  2004年,金大顺成立了她的公司,《来福》创刊时公司只有两位员工,她一人身兼数职,采访、写作、编辑、校对、排版。在这样的条件下金大顺坚持一个星期出版一期,第一期《来福》只有36页,现在杂志已经发展到200页,团队增加到了10人。

  2009年,金大顺被任命为深圳韩人(商工)会副会长,成为该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会长。她组织了多次中韩活动,使在福田的韩国人与本地居民关系更密切。

  “深圳就是我的家”

  每年中秋,金大顺都要组织一场由中韩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去年中秋节前,一场特别的“庆中秋”活动:韩国太太教中国太太做韩国中秋传统食物—松子糕;中国太太向韩国太太展示中国茶艺。

  香蜜湖街道很重视加强韩国侨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举办多场中韩交流会。金大顺在参与组织社区活动同时,与街道沟通,建言献策。

  “我们现在正在筹备建立国际友人联络站的事宜。联络站相当于外语角,韩国人可以教中国人说韩语,中国人教韩国人说中文,既增进交流,又互相学习。”国际友人联络站正在筹备中,金大顺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提议,在街道建立“图书角”,增多一些韩文书籍,供韩国人阅读。

  来深圳十几年,金大顺认为自己已是一位深圳人。每到一个城市,金大顺喜欢收集这个城市的宣传手册,她拿出一沓厚厚的城市宣传手册展示给记者。“深圳也应该多印发这种宣传手册,这是最有效的向外国人展示自己的窗口。”金大顺笑着对记者说,“对深圳的宣传,我总有一种责任感。这是我的家,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她,喜欢她。”

下一篇: 深圳一公交车司机边啃玉米边玩手机边开车
上一篇: 上海今起专项整治黑车 克隆出租车将被罚5万
公交游戏 | 意见反馈 |
浙ICP备19049204号-5 公交网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