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交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未来八大治堵策略和今年十大行动。深圳将坚持以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为主,抑制小车增速,普及公共交通。路边停车收费政策成为重中之重,而公交快速网络和慢性交通系统值得期待。
市交委专业人士估计,深圳交通拥堵状况将加剧,预计2016年平均车速下降至18公里/小时,低于20公里/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拥堵时长拉长至1.5小时。
为此,市交委及交警调研、协商,未来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应以打造国际水准公交都市为总目标,以“调控交通需求,严格交通执法,拓展轨道运力,提高公交车速,平稳路网车速,提升交通文明”为主攻方向,按照八大策略54项措施,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行动。
八大策略分别是调控交通需求、严格交通执法、优先公交发展、再造慢行系统、持续交通基建、挖掘节点潜力、智能出行引导和提升交通文明。
“十大行动”分别是停车收费管理、严格交通执法、公交路权强化、公交服务提升、慢行网络完善、重点设施推进、拥堵热点改善、信号灯控优化、智能交通引领和强化规划引导。其中,市交委在规划中特别提到,“待国家有关部委批复后,拆除原二线关口检查设施并优化交通组织”,这意味着,深圳市民烦恼多年的梅林关早晚高峰拥堵或有一定程度纾解。
详解治堵
1
未来几年“限号限购”不是重点
市交委表示,与“北上广”以行政手段为主的“限号限购”政策不同,深圳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抑制小汽车过快增长和使用,引导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
此前有市民质疑和呼吁缓行的路边停车收费政策,成为八大策略中头条策略头项措施,可见路边停车收费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按规划,实施路边停车收费,力争2015年前建成4.5万个路内停车位。
市交委将研究征收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设立机动车低排放区、降低轨道公交发达片区停车配建指标、根据道路运行情况,对车公庙、华强北等重点拥堵片区实施交通管制,对在深圳湾、蛇口海上世界等旅游景区实施停车总量控制。
力争2014年起对汽油车注册登记执行国V排放标准,2015年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黄标车实施全时段限行。
2
完善委托取证协助执法机制
近来深圳交警力推的法治通城行动将成为未来重点,而且,此前颇有争议的委托取证协助执法机制,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一项值得关注的新措施。
交通管理部门将在拥堵路段节点增派拖车动态值守,扩大严管路、严管区并新增204个高清视频监控点;新增500套公交车载违章抓拍系统;建立委托取证协助执法机制,引入多方力量协助交通执法;对违停、占用紧急停车道等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违法行为分档加大处罚力度。
3
打造“五纵两横”快速公交走廊
“公交都市”一直是深圳追求的交通管理发展方向,未来将以公交提速作为核心,加快形成快速化公交专用网。
按规划,三五年后,深圳将构建彩田路、皇岗路等“五纵两横”快速公交走廊,新增300公里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专用进口道,打造公交专用网,扩建67个列车化严重的站点、新建6个路内干支线换乘点,挖潜路内停靠站点能力,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包括多渠道新建56个公交场站、5个立体停车场、改造提升27个公交场站。
年内深圳计划打通点面交通循环,改善拥堵热点焦点,涉及105个项目,包括改造深南路等31条道路、滨河沙河西立交等24处节点改造等。
4
建设6个CBD区域立体步行连廊
与香港、新加坡相比,深圳还缺少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系统。今后将在道路网、轨道网、公交网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立体步行连廊、发展公共自行车等方式,构建宜人的慢行交通网。
规划将发展公共租赁自行车,统一全市自行车刷卡方式及收费标准,建设福田中心区、罗湖金三角等6个CBD区域立体步行连廊,围绕出行强度高、具备改善条件的景田等7个轨道站点改善慢行网络,打造华强北、东门等3个CBD区域精品商业步行街,完善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周边慢行系统,完善立体过街设施,结合道路两侧用地开发和周边片区慢行网络建设139座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