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
历史上,梧州是一座很有佛缘的历史文化名城。秦始皇开通灵渠后,梧州成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的途径,分海陆两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佛教从南亚经合浦传入,最早是经南流江——北流江——浔江这条水路到达岭南腹地苍梧(梧州)并建立寺院传教,然后再沿桂江经灵渠进入中原地区。于是,梧州很早就有了佛寺,并由此孕育出一批佛教名人。东汉时代,苍梧人牟子一生潜心研究佛学经典,用儒家、道家学说来研究印度佛教,为佛教思想本土化作出了贡献,并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所著《的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教专著。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时,称“浮屠教”,牟子结合儒家、道家教义,首次给“浮屠教”一个富于中国特色的名称:佛教,并一直沿用至今。梧州佛教在唐代最兴盛,当时设立有光孝寺和冰井寺等。光孝寺位于云盖山麓,为唐初鄂国公蔚迟恭所建。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鉴真和尚率僧徒及日本来唐留学僧荣睿、普照一行14人来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漂至海南岛,渡海越过雷州海峡,沿南流江、北流江到藤州、在沿浔江经梧州溯桂江至桂林,最后经陆路回到扬州。在梧州,鉴真和尚卓锡(居留)光孝寺,传授菩萨戒法。藤县通善寺尼智首等3名和尚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宋代,梧州藤县的契嵩被宋神宗任命为僧录司僧正(国家佛教协会会长),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契嵩在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当住持、也在灵隐寺内圆寂。明清时,梧州市仍有七、八个寺院。到了清末民初,地方官府毁寺兴学,梧州佛教处于低潮。1933年,妙真创建西竺园,佛教在梧州恢复。1939年,释慧德在梧州钱鉴路大石磊买地建紫竹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梧州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修建东环路,需征用建于1939年的“紫竹林”寺,决定寺院异地重建。时任西竺园和紫竹林住持的清凉法师不顾90多岁高龄为重建寺院选址走遍了梧州的山山水水,最后选定在白云山。这就是我们将要参观的四恩寺。四恩寺于1999年12月开始筹建、2001年农历八月初六奠基、2006年9月27日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剪彩和佛像开光仪式。梧州的其它宗教文化资源也很丰富。梧州是河神之都。中国第一个河神——龙母就出生在梧州的藤县。传说中她抚养五龙,又利用长大的五龙呼风唤雨,开辟山川,治理西江,利泽人民,故被称为龙母。梧州很早就有了道教文化的踪影。梧州古八景中的金牛仙渡、松涛虎啸都与道教文化有关。唐宋时期,由于到都峤山、勾漏山、白石山都要经水路过梧州,故有不少道士在此停留传道。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梧州西江南岸留下八件宝物,八宝塘由此得名。建于唐代的白鹤观是广西保存最好的道观。解放前,梧州是广西洋教最为兴盛的城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从此,梧州成了洋教传播中心之一。现在,民主路有天主教堂,大中路有基督教堂,而工人医院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南方浸信会办的教会医院,珠山上还有美国基督教办的圣经学校的旧址。圣文园是一处儒家文化的景点。圣文园座落在西江南岸,是一个弘扬儒家文化的综合性乐园。梧州历代信奉孔子,早有孔庙里、孔庙一说。圣文园内有72圣贤画廊、孔子出游图等景点。
四恩寺将于2006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初六)举办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在四恩寺佛像开光之际,请随我到这座新刹,作了一次宗教文化之旅。一般来说,进佛寺应从正面拾级而上方显虔诚。走正门,必须从梧州大酒店左侧往石鼓路里面走,走约1000米,是两广闻名的梧州蛇园,再沿着蛇园右边的水泥道路爬坡约50米,映入眼帘的是四恩寺的牌坊,上书“四恩禅寺”四个大字。牌坊“四恩禅寺”牌匾宽6米、高0.9米;牌坊宽19.4米、高13.9米,全部采用大理石、泉州石雕工艺,没有钢筋混凝土,每条柱重32吨、高11.8米。“四恩”即报三宝(佛、法、僧)、国家、父母、众生这四重恩,取自佛教中的两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佛教场所分为寺、庵、院三种概念。比较大的佛教场所叫寺,是由十方信众捐资捐物建造成的。寺,本来是中国古代掌管某项事务的官署的通称,从东汉开始在寺内接待到访的印度僧人,后来修建白马寺,作为安置外国僧人的馆舍,白马寺就成了中国佛寺之始。中国佛寺基本采取古代官署和传统院落的建筑形式。规模较小的为庵和院。庵是比丘尼住的场所,而院则是一些有钱的人扶持而建起来的,供人念佛和休息的地方。“庙”多用来指一般民间建的祭拜场所,而道教场所称“观”。四恩寺的历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梧州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修建东环路,需征用建于1939年的“紫竹林”寺,决定寺院异地重建。紫竹林寺搬迁到白云山重建时,释清凉法师向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去信告知梧州建新寺,希望赵老能为新寺题名留下墨宝。赵老抱病为新寺题名为“四恩寺”,并为四恩寺的“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等殿堂亲笔题字留下珍贵的墨宝,还将清凉法师寄去的5000元寄了回来。赵老说,他是三宝弟子,为弘扬佛法,发展佛教事业是应尽的责任,希望梧州佛教界爱国爱教,把四恩寺建成一座十方丛林即开戒的道场,培养佛教接班人,弘扬佛法,利乐有群。谈四恩寺的历史,不得不提释清凉法师。释清凉法师,俗名杨新,浙江平阳人,中学毕业后进普陀山法雨寺出家,曾进宁波观宗寺佛学社进修、任过浙江几所寺院当家,到梧州之前是广东曲江南华寺长老虚云和尚的侍者。1934年底,他奉广州海幢寺住持达禅法师委托,任西竺园僧伽教导员,辅导西竺园当家释妙真组建僧伽、参禅、弘法。清凉法师一生弘扬佛法,在梧州60多年为佛教的发展呕心沥血。他深感广西没有一个出家人受戒的道场,出家人受戒要到省外,因受名额所限,受制于人,影响了广西佛教的发展。同时,梧州佛教历史悠久。为此,他立下宏愿,一定要建一座出家人受戒的道场,以培养佛教接班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为己任。清凉法师不顾90多岁高龄,不辞辛苦,爬山涉水,为重建寺院选址。他走遍了梧州的山山水水,最后选定在白云山。1999年12月开始筹建,辟山开土方、修路、地质勘探、规划设计等。德高望重的清凉法师、妙观法师于2000年不幸先后圆寂。西竺园比丘尼释妙观法师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四恩寺的建设,用鹤顶格为四恩寺拟了一幅对联:“四宏誓愿作舟航舟航能救尘世苦,恩重难报如须弥须弥怎比佛恩深。”2000年12月,经原广西佛教协会会长释荣波法师介绍,释成清法师(成清法师是南京市江浦县人,现为四恩寺、西竺园住持,2003年当选为广西佛教协会会长)来到梧州,牢记清凉老法师的遗愿,按照将四恩寺建成一座十方丛林即开戒的道场的进行了整体规划,描绘宏伟蓝图。佛历2545年(公元2001年)八月初六,四恩寺正式开始奠基。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占地65.7亩,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整个古建筑群仿明清风格,气势磅礴,符合阴阳宇宙观和对称、稳重的审美观。整个佛寺规划格局呈现为七个平台,寓含“胜造七级浮屠”之意。规划建筑有上山进寺台阶、天王殿、韦驮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东厢房、西厢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文殊殿、普贤殿、藏经楼、宝塔、阅经亭等。2006年9月27日开光前,四恩寺已完成一期投资约3000多万元(总投资为7000万元),建成规模宏大的大雄宝殿、东西厢房、钟楼、鼓楼、牌坊等建筑。其它建筑将在开光后按规划完成。台阶从牌坊后广场到天王殿为进寺台阶,还未建好。规划中的上山台阶为七个平台,寓含“胜造七级浮屠”之意;108级台阶,其寓意为人的一生有108种烦恼,走108级台阶朝拜,可以摆脱这108种烦恼。有的佛寺是53级台阶,出自善财童子53参拜师的故事。善财童子是福生城长者最小的儿子,出生时,各种财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但他却看破红尘,要修行成佛。他曾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文殊菩萨指点他去南游110城,参访53位名师(又叫“善知识”),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因此,很多佛寺为53级台阶,其寓意就是“五十三参,参参见佛”。四恩寺的台阶到底有多少级,建成后请大家去数一数,说不定你这么一数就数去那108种烦恼。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而“汉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数字很讲究,数字往往会“说话”。南京中山陵的台阶为392级,其寓意为当时中国3亿9千2百万同胞。后面将介绍大雄宝殿内的佛像,基座与佛像法身高度为9.5米,取“九五之尊”(即皇帝)之意。佛祖,自然是至高无上的。钟、鼓楼天王殿和韦驮殿还未建成,上了台阶后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在左(东)边,鼓楼在右(西)边,这是佛寺的固定建筑格式。四恩寺大雄宝殿前广场左为钟楼,右为鼓楼,钟鼓楼各占地面积50平方米,为两层明清风格建筑。钟楼的铜钟为浙江温州制造,重6.6吨、高3.6米,轻轻一敲,声音悦耳,回音长达两、三分钟,大钟的表面雕有《金刚经》经文。将经文刻在大钟上,意思就是要弘扬佛法,让佛经传诸久远。击钟一下,字字皆声,等于诵读一遍经文,功德无量。钟楼的壁画画的是西游记的故事。鼓楼上的大鼓为浙江温州的水牛皮制成,直径2米多,用四个木雕狮子做鼓架。鼓楼的壁画画的是八仙的故事。由于钟和鼓的规模都很大,安装的时候是先吊进去楼内才建楼顶的。佛寺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即早晨先敲钟,再以鼓应之;晚上则先击鼓,以钟应之。敲钟用铁杵,宜缓,扬声欲其长。以钟声能使人警悟,发人深省,引人遐想。“晓击即破长业,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据说,大钟的形状很适宜产生强大的超生波,这大概就是钟声“驱邪祛病”的奥秘所在。最有名的钟声,当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寒山寺声名鹊起,其钟声更是响彻日本。每逢春节除夕之夜,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云集寒山寺,聆听那108下钟声,辞旧迎新,祈祷平安。顺便一提,四恩寺建筑的屋檐下,吊着一些风铃,风过处,风铃叮当作响,似在时时惊醒世人,戒除贪、嗔、痴,抛弃一切烦恼。大雄宝殿过了钟、鼓楼后的广场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于2003年建成,占地面积1245平方米,建筑面积1489平方米,殿内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举行法事活动。大雄宝殿高25.6米,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高9.5米,其中佛像法身高6.6米,其规模目前在国内排在前茅,比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规模还要大(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占地1030平方米,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法身高5.3米)。大雄宝殿是整座寺庙的中心。整座大雄宝殿处处是学问,一抬步一举头间都可学到很多佛教文化和佛寺建筑艺术知识。1.龙柱大雄宝殿前面的台阶中间有两个圆檀。别的大雄宝殿刻的是龙凤,四恩寺用的是五龙戏福,祝愿人人幸福安康。正中央有一个九龙密布,这九龙密布是古代皇帝的金殿内特有的,他主要表示天子的珍惜,阻止一般的行人从正中央上。天子是从后面上的,有时也从正门上,因为中国的寺院受历代皇朝赐封,它的建筑的风格与中国历代的皇宫有相似。正面走廊有两根腾云驾雾的龙柱,龙柱正面两条龙的龙头向外,表示接引信众、天下客人;龙柱内侧两条龙的龙头向内,表示守护大殿、佛祖。后面有一条小龙,精神抖擞,龙柱的人情味十足。两条龙上雕有八仙,超出了中国传统的八仙,一般中国传统八仙有张果老坐骑,其余的没有的。四恩寺的八仙上面有花斑豹的,有骑凤的。外围除了两条龙柱,还有16根石柱,每根柱重8.5吨,采用福建石材工艺。大雄宝殿四周的石栏杆采用福建大理石,雕有莲花。佛寺内莲花处处可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象征人人心静、不受世俗尘染,也教信众专心向佛。2.法轮——佛协的标志走上大雄宝殿台阶,抬头往上一看,正门上方有一个车轮形状的东西,那是佛教的标志:法轮。法轮大有来头。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古代印度贵族盛行用马拉车作战与狩猎,逐渐将战车神化,认为它无坚不摧。单个的车轮常作为这种神化的象征物绘出,称为“轮宝”。当时印度大陆各小国国王也向往神化了的“轮转王”。据说若能自天感得轮宝,转动轮宝,降伏四方,便可成为征服世界的大王。释迦牟尼未出世前,其父王希望他作世俗的轮转王;成佛后,转法轮,成为大法王。转法轮,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佛说法能摧破众生的一切烦恼邪恶,正如轮转王转动轮宝摧毁山岩一样;一是比喻佛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1950年,世界佛教协会成立时,决定以那佛化了的车轮标帜为世界佛教协会会徽。有人盗用“法轮”创办邪教组织,是对佛教的亵渎。在此,顺便介绍一些相关的佛教常识:释迦牟尼成佛后,来到鹿野苑为乔陈如等五人说法,五人心悦诚服,表示“皈依”。从此,佛教具足了佛、法、僧三宝,佛教开始建立,这就是“初转法轮”,从此“法轮常转”。在佛教中,佛教徒称佛陀说法为“转法轮”。乔陈如等五人成为最早的佛教弟子,人们称他们为“五比丘”。比丘是指出家男人,俗称“和尚”。凡三个比丘在一起被称为“僧伽”,就是僧众的意思,因此比丘也叫“僧人”。出家女人称为比丘尼,俗称“尼姑”。第一位尼姑是释迦牟尼的姨母、净饭王的王后波阇波提。释迦牟尼妻子耶输陀罗后来也出家成为比丘尼。第一位沙弥是释迦牟尼的儿子罗睺罗。释迦牟尼成佛后回到家乡,罗睺罗已经15岁。释迦牟尼说:“我没有财产给你继承,而且再多的财富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让你继承的只有佛法,这是最伟大、最永恒的事业!”,耶输陀罗很愿意儿子继承佛陀的事业,于是佛陀收儿子为沙弥,沙弥是指年龄不满20岁的出家男子,沙弥尼则是指年龄不满18岁的出家女子。而在家修行的男弟子称为“优婆塞”,俗称“居士”。第一个居士是波罗奈城大富翁俱梨迦。俱梨迦的妻子为第一个在家修行的女弟子,称为“优婆夷”,俗称“女居士”。东晋高僧道安提出,出家人应姓“释”(从释迦牟尼)。因此,佛教出家人又称“释子”。四恩寺现任住持就是释成清法师。法师是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同时致力于修行传法的僧人。在传统的佛教学位中,还有比法师更高的学位,那是根据学习佛教大藏经“三藏”的功力来颁发的: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再高一级的是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为“三藏法师”。其中,兼通梵、汉两种以上文字佛典,主持译经事业的高僧,特称“译经三藏”,那是最高级别的。唐代高僧玄奘就是这种超级法师,俗称“唐三藏”。以上出家五众、在家二众,合称七众,就是整个佛教徒的构成,是按受戒深浅多少分级的。出家人要剃光头,是据佛传说,悉达多王子夜逾北墙后,便以利剑自剃须发,并发愿说:“今落须发,愿与一切断除烦恼及习障。”接着,悉达多又和途中遇见的一个穷人交换衣服,把身上所穿王子新装换成破烂不堪的旧衣服。此后托钵化缘为生。悉达多为僧人立下榜样,僧人受戒时,必须落发,并接受僧衣和钵盂,这就是“衣钵相传”的由来。
下一篇:
广西梧州市松香厂收购松香价格
上一篇:
梧州有没有招聘司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