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宜巴”高速公路的基本建成,宜昌主城区与兴山县城之间缩短至124公里,兴山融入宜昌两小时经济圈。宜昌交运集团公司抓住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宜昌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机遇,超前筹划,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客运产业转型调整,宜昌首条城际公交——兴宜城际于今年6月6日顺利开通。这是继黄冈东线、天门至仙桃、十堰至郧县、武汉至新洲之后又一条对客运市场和沿线经济影响较大的长距离城际公交线路。
城际公交模式 顺应时代需求
城际公交是道路客运发展规律使然,更是时代的呼唤。
城际公交——行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高铁、走入平常百姓家庭的轿车、随着城市骨架拓展而不断外延的城市公交,致使道路客运班线经营遭受市场调整,发展空间受限,客运站场在客源主导方面的作用明显削弱,现有客运班线服务品质相对低下,市场竞争力缺乏。道路客运企业如何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探索自身的发展空间,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跟进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和实践城际公交运营,最终形成规模化发展、网络化经营、品牌化服务的道路客运经营发展模式。
城际公交——净化市场的选择。兴宜城际公交开通前,全线以面包、商务、轿车为主体,高、中、低搭配的“黑车”多达110台,异常活跃、猖獗。这些“黑车”无固定站点约束,运行时间随意,欺客宰客时有发生,导致百姓怨声载道。相比而言,合法的25台17座依维柯客运班车因运力不足、车况老化显得力不从心。“黑车”盛行不仅严重扰乱正常客运秩序,而且潜伏巨大安全风险,虽然对此进行了百余次打击整治,但收效甚微,“黑车”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为此,需要创新思维,丰富监管举措,以市场手段来净化市场,以全新模式来引导市场。城际公交的开通,无疑是净化市场的利器。
城际公交——响应乘客的呼声。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享受均等化出行服务的呼声日趋强烈,广大乘客对现行的价高质低运行模式不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均以提案形式要求开通主城区至各县市区城际公交,降低老百姓出行成本,提升运行服务质量,提高运输主体抗风险能力。因此,以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替代现有低质运行模式,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出行需求,就成为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运输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兴宜城际公交正好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体现高品质服务 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为满足乘客需求,兴宜城际公交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运行服务品质:
一是降低票价、诚实惠利于民。在核定全程35元票价基础上,前期优惠下浮执行30元,下浮5元,降幅14.3%;较原道路客运班线全程52元票价下降22元,降幅42.3%。仅此一项,年均可为旅客节约出行成本1500万元以上,充分满足旅客经济性需求。
二是增大密度、提高运行效率。共投入全新车辆30台,从6时至19:30时,以高峰15分钟、平峰20分钟时间间隔发班,与原道路客运班线40分钟间隔发班相比,班次密度成倍提升、运能成倍增长。同时,优化各环节作业流程,限时途中停靠,想方设法严控在途时间,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目前全程运行时间已从原客运班线5小时缩短至3小时20分,待界岭隧道贯通后,最终缩短至2小时30分,大幅节省候车及出行时间,充分满足旅客及时性需求。
三是增设站点、方便就近乘车。目前虽然不能完全实现“门到门”运输,但通过中心城区公交站台,实行多站点停靠,方便广大乘客就近乘车。在日益拥堵的中心城市,减少广大乘客的重复运输或迂回运输,在大大提高乘客出行方便性同时,也节约了广大乘客出行成本。同时,引进驿站理念,形成城际公交通道效应和城乡公交、城市公交毛细血管系统的有机衔接,提高了旅客出行的效率,也为沿线旅客便利出行创造了条件,充分满足旅客方便性需求。
四是提高品质、打造运输品牌。制定《兴宜城际公交运行手册》,希寄以“三情”(亲情、温情、深情)、“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质量)、“五心”(诚心、耐心、热心、虚心、细心)“六统一”(统一标识、统一车型、统一服务、统一运价、统一运调、统一监管)来打造高品质运输服务,同时精细化设计售票、检票流程,开展标准化车厢设计,形成简洁明了的车厢文化,强化车内卫生,营造和谐舒适乘车环境,大力实施优质文明服务,充分满足旅客舒适性需求。
五是节能环保,体现社会责任。全线全新液化天然气空调客车,配置2+2豪华商务座椅,不仅人机更匹配、乘座更舒适,而且全部使用绿色新清洁能源,可大幅减少污染排放,使运输更节能、环保。经营测算,液化天然气空调客车的选用,全线仅炭排放量每年就可减少3645吨,充分体现了宜昌交运集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充分的前期准备 改革成功的关键
城际公交是一种新兴道路客运运营模式,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并购重组和公司化改造,为城际公交改革提供前提。目前,宜昌地区班线客运多以承包经营模式存在,无法克服逐利短视行为,这也是其运行品质无法有效提升、老百姓不满意的关键所在。部分县域运输企业甚至以包代管,无法对承包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做出改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宜昌交运先是通过并购重组和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探索客运班线运行模式的创新,在重组兴山客运公司后,宜昌交运集团又出资以市场化方式收回兴山至宜昌、宜昌至兴山全线25台客运班车经营权,并对线路进行公司化改造,彻底解决了与原经营者的利益纷争,为后期城际公交的开通创建了稳健社会基础。
二是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合理的运行方案,为城际公交正常运行奠定基础。过去,整个宜兴线上“黑车”异常活跃,以面包车、商务车和轿车为主的“黑车”,价格机动灵活,管理难度大,高峰期出行量大,每天可运送旅客约700人。但是,旅客的需求却是高档豪华大巴,20至30分钟一班,30元左右票价,就近乘车出行,安全舒适准时。市场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为此,宜昌交运广泛征求意见,全方位收集各方信息,力争掌控全盘真实情况,并形成《兴山至宜昌客运班线城际公交化改造实施方案》,为改革提供基础性的依据和参考。
三是合理定价和优质服务,为开通城际公交提供保障。遵循保本微利、有利市场竞争原则,按不同车价、不同票价、不同实载率对城际公交运行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并分别与“黑车”运行成本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合理下浮运价,同时对价格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按模拟运行方式对运行全程各环节进行分解,制定对应质量管控标准,优化并固化运行流程,形成《兴宜城际公交运行手册》,并据此提前对员工开展全方位培训,力求高起点、高标准运行城际公交。
初步效果开始显现 隐含问题不容忽视
兴宜城际开通两个月,日均客流已跃升至1900人次左右,高峰2500人次,相比原客运班线增加一倍多,公务车和私家车运行该线路明显减少,运行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低票价、高品质城际公交开通,顺应了各方需求,实现了宜昌“大城梦”潜在需求和县域经济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的隐性助推,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是促进了市场秩序规范。城际公交低票价、高密度特性对原有“黑车”市场造成挤压,短期内该线路“黑车”几乎消失殆尽,客运市场得到了自然净化,困绕多年的“治黑”难题也迎刃而解。
三是广大旅客受益。不仅经济上直接受益,而且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准时准点的发班、标准规范的服务、高额齐全的保险及安全专业的驾驶将旅客原不得已的出行变成了愉悦旅途。
四是企业软实力得到提升。城际公交的开通,使当地百姓、游客等交口称赞,提高了宜昌交运集团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员工自信心和精气神,为实现区域网络化经营打好了基础。
兴宜城际公交已经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如同黄冈东线、天门至仙桃、十堰至郧县、武汉至新洲城际公交一样,运行实践中也反思出一些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对城际公交性质和定位,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没有明确界定,现实行业监管采用城市公交与道路客运双重监管模式,其适用性、针对性有待研究。
二是票价机制尚未确立。城际公交是介于班线客运和城市公交的一种全新运营模式,票价体系的制定是沿用道路班线、公交定价亦或是其他方式,管理部门还没有明确具体政策依据,不利于城际公交营运模式推广。
三是缺乏成熟管理办法。作为全新模式,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成熟的管理办法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缺乏,安全及服务缺乏行业指导性技术标准和规范。
四是扶持政策不确定性。城际公交具有公益性与盈利性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扶持政策的不确定性,运行中能否与城市公交一样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通行费减免、燃油补贴等各方面优惠政策,途中驿站建设能否与道路客运一样享受站场建设补贴等均存在不确定因素。
五是公益性与盈利性冲突。如何达成公益性与盈利性平衡,确需斟酌。兴宜城际公交运行2个月,虽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但经济上盈亏还无法平衡,只有妥善解决公益性与盈利性冲突,让企业保持合理盈利空间,才能更好助推城际公交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