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宁海东岙村介绍怎么坐公交车
公交网 » 上海公交 » 公交手册

宁波宁海东岙村介绍

2016-11-02 16:22:28

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东岙村最古称沙栋,后因大海环其外,清溪绕其周,“水中凸地为洲”, 以古后杜溪(即现东岙西溪)为界,溪之西为西屿,溪之东为东洲,故改称东洲。宁海东岙村古为东越地,史上很长时间隶属台洲,直至1961年隶属宁波地区,现属宁波市。

宁海东岙村古街

宁海东岙古村位于宁海最南端,距宁海县城11.7公里,距一市镇5.7公里,处在环三门湾之中心点,三面环山,南临旗门港,北枕状元峰,南挹笔架山,为丘陵半山区。宁海东岙村现有五个自然村,分别为东岙王、褚家、街下、渔业、西潘。人居好多相互串居,无明显村界,因此五个自然村非常集中,共同组成了一个较大的居住社区,有“出宁海南门第一村”的称号。

宁海东岙村古民居

此外,朱元璋与宁海东岙村也有“一面之缘”,甚至,“东岙”村名由来,还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岙村古称沙栋,后因“水中凸地为洲”改称东洲,明洪武间朱元璋巡视三门湾,入旗门港,遥望村野,问此地何名,下答“此地为东洲”,朱元璋说“山间平地应为岙”,故又改称东岙,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宁海东岙村古建筑

宁海东岙村有1400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凝聚了丰厚的农渔文化、儒商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航帮道地文化。东岙村在宋、元、明、清时期曾是浙东南的交通枢纽之一。水路方面设有航帮码头,北通鸭绿南通温福。陆路方面,在宋代时开辟了摘星岭(北宋后期廉访史刘长卿改名摘星岭)古道,北起摘星桥南至岭脚村,岭高近400米,长约5.5公里,北通杭绍、西通金衢、南通台温,是连接浙东沿海与内陆各地必经之道。明代时杨继思为主捐。拓宽旧岭,重名为新岭,如今宁海东岙村沿途两旁还可见路廊、马铺、悬崖石刻警言、店铺、驿亭、客栈、古街道等遗迹。

宁海东岙村古建

宁海东岙村从古代风水学来说,村居在金、木、水、火、土相生,阴阳互谐之地,钟灵毓秀,有海的大气、山的秀气、水的灵气、人的朝气,精气毕集,名士辈出,人文底蕴丰厚,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早在隋唐之前就有梁姓、杜姓、狄姓人群居住,有史记载的陈姓自唐武德三年(620年)迁住,周姓自唐昭宗初年(889~898)迁住,后有迁自北宋末年的王姓,迁自明成化年间的禇姓,宁海东岙村逐渐形成现在的以王、褚、陈、林为主姓的十多个姓氏的群居地。先民们世世代代在宁海东岙村这块土地上营筑着农渔文化:躬耕陇亩,渔捕瀚海、课蒙识字、耕读传家。唐宋时,东岙是人文昌盛之地,周氏后人周弁弃商就学,1061年考中进士,为宁海史载第一位进士。其五子皆登科,有“一门六进士”之称。乡人受此激励,自此学风蔚然,真可谓人才辈出。

宁海东岙村民居墙门

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宁海东岙村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纷争,倭寇海盗的猖獗抢掠,沧桑变幻,传统的古建筑、人文景观大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部分都化为尘土,只有残留。建于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航帮古码头,建于南宋初的清溪寺,建于元代的状元牌坊、西屿街、观海桥,清代的烈妇祠、乘龙书院以及多处的石牌坊,这些遗迹向后人昭示着东岙在宋、元时期曾经的繁荣景象。宁海东岙村古民居共留有20余座,大部分为质量较旧的砖木结构房,但从这些古民居中仍然可以看到东岙农渔文化、儒商文化以及航帮道地文化的浓厚。

正月十四“吃馏”是靠海的宁海东岙村的传统习俗,相传始于戚继光抗倭年代。当时,戚家军与倭寇浴血奋战、最后缺衣少食,村民感激戚家军舍命保家卫国,对百姓则秋毫无犯,故自发拿出各自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混杂在一起做成糊状的羹,供戚家军充饥,此羹就叫“馏”。此后,这留下古代军民鱼水情佳话的“馏”渐渐在当地盛行,成为元宵节独特的待客风味美食,这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成为东岙特有的民风民俗。

宁海东岙村旅游交通线路

自驾车线路:从宁波灵桥出发,在宁波东上甬台温高速,宁海梅林下,过宁海县城往南直行,过枫槎岭隧道,过宁海一市镇,再往西南8公里就到东岙村。总路程约96公里。

乘坐车线路:宁海汽车总站有乡村中巴去一市镇东岙村。

下一篇: 宁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上一篇: 宁波鄞州区严氏建筑群景点介绍
公交游戏 | 意见反馈 |
浙ICP备19049204号-5 公交网 ©2003-2014